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届举办信息)

2021-05-18 11:45:16发布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995年起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


  2019年10月30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宣布,智利政府将放弃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0月31日,智利总统宣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将在马德里举行。


  京都气候大会


  时间:1997年12月


  地点:日本京都


  成果: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也是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京都议定书》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作为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巴厘岛气候大会


  时间:2007年12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


  成果:本次大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确立了“巴厘路线图”,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巴厘路线图”建立了双轨谈判机制,即以《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为主进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按照“双轨制”要求,一方面,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执行其规定,承诺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则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采取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波兹南气候大会


  时间:2008年12月


  地点:波兰西部历史名城波兹南


  成果:总结了“巴厘路线图”一年来的进程,正式启动2009年气候谈判进程,同时决定启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基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时间:2009年12月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成果:会议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提出建立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气候基金。


  坎昆气候大会


  时间:2010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


  地点: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


  成果:本次会议的成果体现在,一是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了2011年的谈判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方式进行;二是就适应、技术转让、资金和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所关心问题的谈判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


  德班气候大会


  时间:2011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


  地点:南非海滨城市德班


  成果: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对于绿色气候基金,大会确定基金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金融机制的操作实体,成立基金董事会,并要求董事会尽快使基金可操作化。


  在德班大会期间,加拿大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此逆国际潮流之举遭到了各国媒体、环保组织和专家的谴责。


  多哈气候大会


  时间:2012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


  地点:卡塔尔首都多哈


  成果: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包括《京都议定书》修正案,从法律上确保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实施。此外,大会还评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并通过了有关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多项决议。


  华沙气候大会


  时间:2013年11月


  地点:波兰首都华沙


  成果:本次会议主要取得三项成果:一是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基本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二是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


  2018年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开幕,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200多个国家近3万名代表共同商讨遏制全球变暖、应对气候变化。京东集团受邀参与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共筑中国企业气候行动”边会,并在现场分享了京东在倡导绿色消费、践行绿色电商方面的创新经验。


  2018年12月13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边会在波兰卡托维兹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成功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和中国绿色制造联盟等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联合国第24届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绿色制造联盟等单位在公共展区设置了绿色制造专题展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工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和成效,彰显了中国责任和中国担当。


  2019年


  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原定于2019年12月2日至13日在智利举行。2019年10月30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在总统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智利政府将放弃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9年10月31日,智利总统皮涅拉31号在总统府宣布,应西班牙政府提议,原定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或将移至马德里举行。


  该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原定2019年12月13日闭幕,但由于与会国家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度等多项议题立场不一,会议延期两天至15日。


  2019年12月13日,由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及成效”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大会“中国角”召开。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举得的成效,分享了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在工业领域应对气候边会的先进实践,共同讨论了中国及世界工业未来发展趋势。联盟以“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及成效”为主题制作了宣传展板,重点从“大力发展行业低碳转型技术”、“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工业减排”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及成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哪些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