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圆形的、直径较大而有效水深则相应较浅的池子,池径一般在20-30以上,池深在池中心处为2.5-5m在池周处为1.5-3m。池径与池高之比为4-6.污水一般由池中心管进入,在穿孔挡板的作用下使污水在池内沿辐射方向流向池的四周,水力特征是水流速度由大到小变化。由于池四周较长,出水口的出流堰口不容易控制在一致的水平,通常用锯齿形三角堰出流,尽量使出水均匀。
圆形大型辐流式沉淀池常采用机械刮泥,把污泥刮到池中央的泥斗,再靠重力或泥浆泵把污泥排走。当池径小于20m时,可考虑采用方形多斗排泥,污泥自行滑入斗内,并用静水压力排泥,每斗设独立的排泥管。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
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
⑴微电解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2113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6m最大可达100m。池底坡度一般为0.050.10。
⑵通常采用机械刮泥再用空气提升5261或静水头排泥当池径小于20m时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为四斗。污泥可用压缩空气提升或用机械泵潜污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静4102水头将污泥输送到下一级处理系统。
⑶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1653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⑷当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专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当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⑸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in通常采用1.5m/min。
⑹出水堰前应设置属浮渣挡板浮渣用装在刮泥机桁架一侧的浮渣刮板收集。
辐流式沉淀池构造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以6~12为宜,有效水深为2~4m,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个数应不小于2。
出水堰负荷,初沉池≤2.9L/s·m;二沉池:1.5~2.9L/s·m。
排泥机械的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大于3m/min,一般取1.5m/min。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处刮泥板0.3m。
坡向泥斗的底坡坡度不宜小于0.05;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o,圆斗不宜小于55o;贮泥斗容积,一般以不大于2天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沉池,贮泥时间不超过2小时。
一般为静水压力排泥,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沉淀池有哪些类型
根据粪污在池中的流动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等基本形式,它们各具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占地面积大,配水不均匀;竖流式沉淀池的结构为圆形,占地面积小,排泥不方便,且池深过大,施工困难;辐流式沉淀池有定型的排泥机械,运行效果较好,但要求较高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粪污在重力沉淀池中停留时间为1~3小时,可以去除50%以上的固形物。沉淀池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但沉淀池分离出来的固形物含水量较高。
沉淀池与澄清池的区别
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这四部分,一般我们在对比沉淀池与澄清池的时候,指的都是给水工艺的四部分,因为澄清池在给水工艺中更常见(也就是自来水厂和中水厂)。
其实广义上来讲澄清池也算沉淀池中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沉淀池。因为沉淀池一般只包括颗粒物(团)在水中由于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进而脱离来水的过程。
而澄清实际上就相当于“混凝”+“沉淀”两个部分(其中还有过滤的成分在)。因为在澄清池中一般需要加入药剂,生成矾花(这是混凝的过程),然后通过机械或水力搅拌使矾花悬浮,起到一定过滤作用,之后会再将固液通过沉淀的原理分离,出水的就相对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