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稻曲病又被称为黑穗病,属于真菌类病害。最近几年来,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和年限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施肥量过大和大穗型品种的推广种植,稻曲病的病情加重。这种病害发生后,可使空秕粒增加,结实率、千粒重与穗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商品价值降低。
主要症状
在水稻生长后期,也就是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生,以水稻抽穗扬花期最容易感病,会为害稻穗上谷粒,受害谷粒数量根据发病程度而不同。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侵入,在颖壳内生长,刚开始受害的谷粒颖壳张开,露出黄绿色小粒突起,随后逐渐膨大,形成比正常谷粒大2-3倍的菌块,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到了后期龟裂,散发出墨绿色孢子。
发病情况
病原菌繁殖最适合的温度为26-28度,温度低于16度或者高于36度都不能生长。稻曲病的发生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比如水稻品种抗性、施肥情况、气候条件等。从水稻品种上说,一般紧穗型、晚熟品种容易发病,而散穗型、早熟水稻品种发病较轻。从气候条件上讲,如果抽穗期遇到阴雨天气,加上日照时间短、露水多,就会导致发病重。在水稻的孕穗期,如果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抽穗后气温增高,湿度变大,植株发病也会多而且严重。
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由于不同品种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优先选用抗病品种栽培。
(2)加强水肥管理:根据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肥特点,重施有机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大约占25%,穗肥占5%,要求氮、磷、钾合理搭配,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尤其注意后期不能偏施氮肥。假如生长后期氮肥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叶片含氮量偏高,反而会加重稻曲病发生。在水分管理方面,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烤田,以便减少无效分蘖,拔节抽穗期需水量大,保持寸水,严忌长期灌深水。
(3)清除菌源:在水稻收割之后,进行深翻土,将菌核埋入土中;当灌水犁田时,打捞漂浮的菌核,清除残留在田间的病稻草、病穗;稻谷在晾晒或烘干前筛除病粒,然后进行集中烧毁或填埋处理,减少次年菌源。
(4)药剂防治:在稻曲病发生后,没有有效药物治疗,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就是对种子进行消毒,推荐用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浸种2-3天。在水稻孕穗后期,用药预防效果最好,推荐药剂有苯甲·丙环唑、50%井冈霉素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环保违法案例】重庆市铜梁区某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
【环保违法案例】重庆市涪陵区某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
快递怎么收才安全(疫情期间双十一快递怎么收才安全)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甲苯)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高温)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乙醇)
-
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