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在高温使用过程中承受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发生熔蚀、磨损或崩裂而导致损毁。因此,化学组成是耐火材料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分则是耐火材料特征的基础,因此成分和数量直接决定着耐火材料的性能。
耐火材料制品同时又是矿物组成体,制品的性质是其组成矿物和微观结构的综合反映、因此不能单纯从化学组成来分析对制品性能的影响。而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又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尽管化学组成相同。如果加工条件不同。所形成矿物相的种类、数量及晶态也会有差别,耐火材料的性能亦各异。
但是,必须强调指出耐火材料宏观组织结构也是影响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而性能指标又能反映出耐火材料的内在结构。例如:表示致密程度的性质一气孔率、体枳密度、真密度;表示气体透过难易程度的性质一透气度:表示热学性能的性质一线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及温度传导性;表示力学性能的性质—常温和高温耐压强度、高温坑折强度、高温扭转强度、髙温蠕变性及弹性模量;表示高温性能的性成—耐火度、高温荷重软化温度、髙温体积稳定性、抗热震性及抗渣性。
镁质材料用途
这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的一种,也叫菱苦土。土木工程中一般与氯化镁拌和使用,性能特点:强度高,抗水性差,吸湿性大,吸湿后容易变形。菱苦土碱性较弱,对有机物无腐蚀性,配以竹筋、苇筋制成混凝土,有较好的抗裂性能;也可以胶结木屑、刨花等制成板材,代替木材制作家具、菱苦土地板、墙体材料,包装的木箱等;加入泡沫剂或轻质骨料,可制保温材料。
铝镁质耐火材料常用外加剂有哪些
耐火材料外加剂,又叫助剂。可以理解为类似化学反应的媒介试剂。
在生产耐火泥浆过程中,加入外加剂能够极大改善耐火泥浆的砌筑性能(粘性、粘结时间、涂抹性和易性等)以及调整泥浆耐火度和提高泥浆粘结力。
一般耐火材料所使用的外加剂有以下几种:
1.减水剂
能在保证耐火浇注料流动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其拌合用水量。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2.增塑剂
能增大耐火材料混合料的可塑性,提高泥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应变能力。常用的有粘土,膨润土等。
3.胶凝剂
能使胶体溶液(或含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发生凝聚,胶凝剂主要是无机电解质和无机酸。
4.解胶剂
能使凝聚或团聚的胶粒(微粒)转化为溶胶或均匀分散的悬浮颗粒。能使稠厚的胶体变成能自由流动的溶胶,也称为散凝剂,胶溶剂。
5.促凝剂
能缩短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凝结和硬化时间。有NaOH和火星氢氧化铝等。
6.缓凝剂
能延缓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凝结和硬化时间。柠檬酸,酒石酸等。
7.迟效促凝剂
能使不定型耐火材料中所含有的结合剂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才发生凝结和硬化作用。有铝酸钙水泥等。
8.发泡剂
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大量产生均匀而稳定的泡沫,一般有松香皂,树脂皂素脂等等。
9.消泡剂
能使不定型耐火材料在拌合时或震动成型时产生的气泡很快逸出。醇类,脂肪酸类等。
10.防缩剂
能减轻或防止耐火材料成型后在加热和使用中产生的收缩,又称体积稳定剂或膨胀剂。有硅粉等。
11.保存剂
能保持不定型耐火材料储存一定时间后施工性能不变或变化不大。有草酸,柠檬酸等。
12.抑制剂
能抑制不定型耐火材料配料中所含有的铁或铁的化合物与酸性化学结合剂反应产生氢气而引起的膨胀现象。有CrO3和双丙酮酒精等。
一般铝镁质材料(不定形)常用外加剂有减水剂,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缓凝剂,如柠檬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