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内涵十分丰富。
1.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或人类生态条件的一种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必备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也就是说,生态安全是人与环境关系过程中,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生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安全。生态安全由众多因素构成,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程度各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满足也不相同。若用生态安全系数来表征生态安全满足程度,则各地生态安全的保证程度可以不同。因此,生态安全可以通过反映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体系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地评价。
3.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一个要素、区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反馈给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导致安全程度的变化,甚至由安全变为不安全。
4.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安不安全的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因子的质量来衡量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生态安全就是不及格的。也就是说,生态安全具有生态因子一票否决的性质。
5.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质。真正导致全球、全人类生态灾难不是普遍的,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这个地区不安全,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地区也不安全。
6.生态安全可以调控。不安全的状态、区域,人类可以通过整治,采取措施,加以减轻,解除环境灾难,变不安全因素为安全因素。
7.维护生态安全需要成本。也就是说,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对自身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生态系统对自身的威胁,解除这种威胁,人类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投入。这应计入人类开发和发展的成本。
我国生态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
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目前总的情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重,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森林资源危机深重
中国历史上曾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经历代的砍伐破坏,中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少林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对草原掠夺性的粗放经营,破坏了草地生态平衡,使草地生态系统严重恶化。
沙漠化土地迅速蔓延
对我国沙漠化成因分析表明,沙漠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沙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我国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野生及人工培植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陆栖脊椎动物超过2300种,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过度捕猎等,使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受到极大破坏,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从构成看,工业废水得到一定控制,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提高,但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并没有显著减少,有些还在增加。由于我国废水处理率低,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水体污染十分突出。
大气污染趋势难以改变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且差距正在缩小。
固体废弃物不断上升,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日益增加,综合利用率低下。不断增长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堆存于城郊等地,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200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将增长到6.7亿吨,比1985年增长近50%。
自然灾害与环境事故频繁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灾害频繁,损失巨大。而旱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我国自然灾害中也居首位。以粮食减产为例,由于成灾面积的增长和单产提高,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数呈上升趋势。此外,每年因灾害还造****员财产等重大损失。
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激化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众多环境问题。由于乡镇工业也农业环境连接紧密,因此其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威胁农田和作物。目前遭受工业“三废”及城市垃圾危害的农田已达1亿亩。据估算,2000年乡镇工业三废排放量将成倍增加。除环境污染外,乡镇企业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也十分惊人,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后果更为严重。
-
农业气象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介绍
-
农业气象站的产生与发展
-
水处理中常见十大问题(污水厂里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
废水处理常用药剂的分类(絮凝剂在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
什么是含油废水?(含油废水的10种处理方法)
-
7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酸碱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化学废水)
-
7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酚废水、汞废水、重金属废水、农药废水)
-
农村生活废水处理技术(新型化粪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