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长江大保护(宜昌示范区)先导项目建设动员会6月22日在宜昌市猇亭区举行。这意味着,三峡集团参与长江大保护的首个企地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建设,未来有望探索走出一条长江大保护的企地合作新路径。
此次启动的先导项目共两个,分别是猇亭污水厂网改扩建工程、秭归污水厂网兴建工程,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江沿线城区水源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滞后等问题。
今年2月6日,中国三峡集团与宜昌市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决定率先在宜昌开展长江大保护企地合作试点。意图通过合作,整体根本改善宜昌市城区及长江流域宜昌段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推进宜昌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灾害防治“四水共治”,共同将宜昌市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双方还将通过开展合作试点,找到一种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可持续经营的国家级基金运行办法,并通过搭建公共平台聚集一流的生态环保技术人才队伍。
司法部出台哪些举措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司法鉴定服务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2017年长江经济带司法鉴定业务量占到全国业务总量的52.5%。今年4月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后,司法部迅速行动,作出一系列工作安排,起草出台《实施意见》是其中重要内容。
《实施意见》强调,长江经济带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区。要推动鉴定机构合理规划布局,制定长江经济带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发展规划,分步编制完成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发展规划,实现机构数量均衡、分布科学、发展有序。
要严格落实司法鉴定准入登记规定,统一司法鉴定机构准入条件和执业分类,建立跨省(市)评审专家库,在准入的具体要求和条件上实现精准统一,避免差别化对待,实现一个门槛准入。探索建立鉴定人执业能力日常考核和申请审核登记人员准入统考制度。
要推动适用统一鉴定标准,加强对鉴定标准和规范适用工作的指导,推动科学适用标准规范。要组织开展联合执业检查和文书质量评查,每年选取一个鉴定类别,统一制定量化检查考核标准,组织开展11省(市)司法鉴定联合执业检查和文书质量评查。要建立教育培训协调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长江经济带司法鉴定教育培训讲师团和继续教育基地名录,共享教学资源。各鉴定机构、鉴定人可自由选择参加外省(市)教育基地主办的继续教育,取得的教育培训学分互认。
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业务协作,指导行业协会组建长江经济带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实行重大理论研究课题攻关,必要时可组织对复杂疑难案件的跨省专家会商。支持建立长江经济带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诚信执业公约,在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鉴定人合法权益上开展省际协作。
要加强司法鉴定管理信息交换和鉴定援助异地协作,实现司法鉴定信息化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将司法鉴定援助纳入法律援助统一管理,建立跨省援助绿色通道。加快制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收费标准,缓解环境损害鉴定费用过高的问题。
在农村开展长江大保护的党课,如何写党课材料
党课材料应该立足长江流域水环境及固废污染相关的现实问题,就如何在综合治理路径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择一些领导讲话精神及党和国家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些着重点来撰写。
如何确保长江将全面禁捕
目前渔业的主要问题是生态问题和水产品质量问题,而长江的水源生态、鱼类生态问题很多,各种人为因素都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8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要求沿江各地加快退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生产,实行全面禁捕,助推长江大保护和水域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让目标顺利推进,一是要求长江流域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创新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政策、制度设计,完善保护区全面禁捕的政策保障和支撑,有效解决保护区捕捞渔民上岸、安居、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二是中央财政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规定的保护区渔民退出捕捞和渔民转产工作予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用于保护区渔民退出捕捞和转产安置相关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