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lc厌氧反应器

2020-03-30 14:37:15发布

  作用:采用生物法处理废水。


  工作原理:ECAR充分利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通过外循环为反应器提供充分的上升流速,保持颗粒污泥床的膨胀和反应器内部的混合,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高浓度废水由布水系统从ECAR底部泵入,与反应器内的厌氧颗粒污泥充分混合,绝大部分有机物质被转化为沼气,气液分离模块将沼气、水和污泥实现良好分离,沼气由顶部进入沼气输送系统,废水由出水管流入后续处理系统,厌氧污泥回流至污泥床。


  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有利。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


  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


  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计算


  嗯,一般设计取10,当然后实际操作起来就看各个环保公司的调试水平了,传说中有能做到25的,不过确实吹的很大,实际取设计值在13左右差不多,正常运行的话可以调试到15-18左右。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1)容积负荷高:B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节省和占地面积:B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合用地紧张的工矿。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4)抗低温能力强: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B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B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5)具有缓冲pH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


  (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BIC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7)出水稳定性好:利用二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9)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高热值燃料加以利用。


  ubf厌氧反应器


  PTA:精对苯二甲酸,相对分子量166.13,结构式HOOC[C6H4]COOH苯环在里面,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UASB上流式厌氧反应器,教授1971年的瓦赫宁根(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洛杉矶Dingge(Lettinga)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不同密度的材料的引力场的作用差异,本发明的三相分离器。因此,活性污泥和废水的停留时间的分离,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原型中的停留时间。1974年荷兰CSM甜菜糖废水处理在其6立方米的的反应器中,生物活性污泥固定化形成的三聚体结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机制。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第二代的UASB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