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同的。不等同的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碳排放交易的含义
1、目前,中国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由此延伸出来的碳交易服务公司有非常多,目前还没有这类公司数目的统计数据,所以具体数字是无法得知的。2、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排放交易中心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污权。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国际上认为,虽然年荷兰和世界银行就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场诞生的时间应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目前,在推动排放权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已经制定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欧盟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欧盟碳排放市场开始交易以来,交易量和成交金额稳步上升。中国工厂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化工厂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性的氢氟烃气体,可获得碳排放信用。这种信用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据业内估计,用于减少氢氟烃气体排放的洗涤塔装置安装费用很低廉,一般工厂的安装费用介于万至万美元之间。安装此类装置,可产生数以百万计的碳排放信用,因为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许多倍。气候变化资本公司从中国氢氟烃气体项目获得了约万核证减排量即碳排放信用,价值高达亿美元。碳排放信用额度的最终买家是发达国家政府,它们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交易市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太阳光(短波辐射)可自由达到地球表面,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使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科学上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需要平衡各国利益诉求。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一个积累过程,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要求所有国家都同样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权不能被剥夺。因此,必须寻求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能接受的应对方案。
科学家也在积极寻求控制气候变暖的各种途径。比如,多植树,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库,科学家正在想办法使海洋这一二氧化碳库加大容量。此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也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