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ppm或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BOD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编辑本段(二)BOD计算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BOD(mg/L)=(D1-D2)/P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L)D2:稀释后水样经20℃恒温培养箱培养5天之溶氧(mg/L)P=【水样体积(mL)】/【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生化需氧量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
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和最终生成的物质,可用下列的反应式来概括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把可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掉常需要20d以上的时间,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测定生化需氧量时,常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一般来说,在第5天消耗的氧量大约是总需氧量的70%,为便于测定,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20℃培养5d所需要的氧作为指标,以氧的mg/L表示,简称BOD5。
水体发生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具备:
(1)水体中存在能降解有机物的好气微生物。对易降解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油脂等,一般微生物均能将其降解,如硝基或磺酸基取代芳烃等,则必须进行生物菌种驯化。
(2)有足够的溶解氧。为此,稀释水要充分曝气以达到氧的饱和或接近饱和。稀释还可以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使整个分解过程在有足够的溶解氧的条件下进行。(3)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加人了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物质,如磷酸盐、钙盐、镁盐和铁盐等。
稀释法测定BOD是将水样经过适当稀释后,使其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微生物和生化需氧的要求,将此水样分成两份。一份测定培养前的溶解氧;另一份放人20℃恒温箱内培养5d后测定溶解氧,两者的差值即为BOD5。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越高,水中溶解氧消耗愈多,BOD值也愈高,水质愈差。BOD是一种量度水中可被生物降解部分有机物(包括某些无机物)的综合指标,常用来评价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并已成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指标。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常记为COD总有机碳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很多,目前还不能全部进行分离鉴定。常以“TOC”表示。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用TOD表示。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关系
别听三楼瞎说,现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都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COD小于50,BOD小于10.一般的生活污水进水生化性比较好,BOD和COD的比值一般在0.4左右。
生化需氧量有多少种表示方法
生物需氧量(BOD):需氧细菌利用氧使污水里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这个过程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量。溶解氧量降到太低时,水里的动物无法生存。另外,水中氧含量太低,厌氧菌就将接替这种分解过程,生成有毒的污染物,如甲烷、氨、硫化氢等。
BOD值高,水的污染程度大。“纯水”的BOD在1~3ppm(百万分之一到三),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BOD在100~400之间。某些工业污水甚至高达10000。
BOD一般用每升水需氧的质量来表示,质量的单位取毫克。每升水需氧的质量若为一毫克时,可以用1pp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