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铬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日常接触不多。但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秦陵青铜剑就与铬有关。这批青铜剑历经数千年岁月侵蚀,却依然毫无锈迹,光洁如新。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检测才知道,这些青铜剑表面有一层约1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
在这里提一句,铬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有的先进工艺。德国、美国也不过是几十年前才先后掌握这门技术。
其实,铬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效率,维持身体中所允许的正常葡萄糖含量。所以,铬可以作为血糖调节剂,用于预防糖尿病。
一般来说,我们每日摄入20-30微克的三价铬,就足以满足身体机能的需求。如果是高血糖、糖尿病人的话,适当多补充三价铬,对缓解病情有一定改善作用。
常见含铬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有粗粮、小麦、花生、蘑菇、肝脏、牛肉、鸡蛋等。
但是,一旦过量摄入铬元素,也会引起中毒。通常铬中毒会引起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血液中的病变,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死亡。还有一个案例,是铬酸钠经伤口吸收,引起中毒的事例。
而由于职业等因素或者空气污染长期接触含铬灰尘,会引起皮肤过敏和溃疡,鼻腔的炎症、坏死、甚至是肺癌。经口服摄入,会引起肠胃道损伤,循环障碍、肾衰竭等。
需要注意的是,铬有2价、3价、6价几种形态。而会引起中毒的往往是6价铬,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会穿入生物膜引起毒副作用。而2价、3价铬在皮肤表层就已经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什么时候会导致食品中铬含量超标呢?
1、铬通过食物链在体内累积,并达到一定量,这时如果被人体摄入,就会产生危害。
2、工业废水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就可能会污染土壤,进而使农作物铬含量超标。
3、食品加工过程中,清洁环节没有把控好,造成食物、容器等污染,也会造成铬超标。
通常铬测定采用两种办法。
1、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样品经过消解后,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将体积定容到一定程度。吸取适量样液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在选定的仪器参数下,铬吸收波长为357.9nm的共振线,其吸光度与铬含量成正比。
2、示波极谱法。样品先用硫酸-过氧化氢处理,六价铬在氨-氯化铵缓冲液中,有α,α'-联吡啶和亚硝酸钠存在下,于-1.4V左右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极谱波峰电流大小与铬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即可确定含量。
中科检测食品检测部门拥有完善的国家认可的检测资质,对于食品元素分析有较强的方案把控能力,能根据国家标准严格控制检测流程,出具可靠实验数据,做好食品检测工作,为广大客户提供食品检测技术支持。
铬污染案例
湖南浏阳“铬污染”事件:对污染区域群众补偿
河南六城市堆放52万吨铬渣数十年致持久污染
南县铬污染事件县府拟助农民求偿
中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流,湖泊
淮河、黄河、长江
巢湖、太湖、滇池
是污染最严重,不一定是铬污染.
铬污染的治理方法
前期实验——硫酸亚铁法:原水调PH=2-3,加硫酸亚铁(1:6)反应30min后,溶液变成黑褐色,在回调PH过滤
样品一:调PH=9过滤仍有浅褐色,再调PH=11.7过滤,滤液无色透明,测铬=0.071ppm(可能部分铁离子被络合)
样品二:直接调碱至12,滤液无色透明,但测铬=0.602.滤液再调PH=7.4,滤液测铬=0.295ppm(可能PH过高时铬反溶)
可以使铬达标,但污泥量很大,需在不同PH条件下沉淀两次
在原水PH=1.81条件下,加亚硫酸氢钠(1:8)搅拌反应30min,溶液变为深绿色。调碱至PH=11.58的过程中,均无明显沉淀物,溶液仍然为深绿色。(判定三价格铬为络合状态)
加入5000ppmPAC(至少5000ppm才能有效失色)出现大量绿色沉淀,过滤后,滤液无色透明。
分别在PH=8.7、10.6、12.1条件下加相同量R-S-1-0-0(2500ppm);过滤后测铬均未检出,待验证关键因素是PAC还是R-S-1-0-0
原水PH约为1.81,经测铬为1030ppm,去100ml,按1:8添加亚硫酸氢钠(固体约为0.8g),还原反应30min,直到水溶液变为深绿色,可初步判断还原完成
加NaOH取调PH=11以上仍然为深绿色,无明显沉淀颗粒物产生,有光度不高,在强光下可见大量很小的悬浮物,可通过滤纸
加PAC+PAM过滤后加R-S-1-0-0+PAC+PAM过滤测铬。
-
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反应的两个阶段)
-
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可下载)
-
水处理中常见十大问题(污水厂里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
污泥膨胀的两种原因(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
-
废水处理常用药剂的分类(絮凝剂在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
【环保违法案例】濮阳市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
-
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
什么是含油废水?(含油废水的10种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