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锅炉工作原理:
锅炉的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利用热能加热锅内的水使之成为具有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汽温、汽压)的过热蒸汽,供汽轮机使用。现在火力发电厂的锅炉容量大、参数高、技术复杂、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所以燃料主要是煤,并且煤在燃烧之前先制成煤粉,然后送入锅炉在炉膛中燃烧放热。概括地说,锅炉是主要工作过程就燃料的燃烧、热量的传递、水的加热与汽化和蒸汽的过热等。
整个锅炉由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部分组成。
锅炉本体:
锅炉本体是锅炉设备的主要部分,是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的。“锅”是汽水系统,它主要任务是吸引收燃料放出的热量,使水加热、蒸发并最后变成具有一定参数的过热蒸汽。它由省煤器、汽包、下降管、联箱、水冷壁、过热器和再热器等设备及其连接管道和阀门组成。
(1)省煤器。位于锅炉尾部垂直烟道,利用烟气余热加热锅炉给水,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
(2)汽包。位于锅炉顶部,是一个圆筒形的承压容器,其下是水,上部是汽,它接受省煤器的来水,同时又与下降管、联箱、水冷壁共同组成水循环回路。水在水冷壁中吸热而生成的汽水混合物汇集于汽包,经汽水分离后向过热器输送饱和蒸汽。
(3)下降管。是水冷壁的供水管道,其作用是把汽包中的水引入下联箱再分配到各个水冷壁管中。分小直径分散下降管和大直径集中下降管两种。小直径下降管管径小,对水循环不利。
(4)水冷壁下联箱。联箱主要作用是将质汇集起来,或将工质通过联箱通过联箱重新分配到其它管道中。水冷壁下联箱是一根较粗两端封闭的管子,其作用是把下降管与水冷壁连接在一起,以便起到汇集、混合、再分配工质的作用。
(5)水冷壁。位于炉膛四周,其主要任务是吸收炉内的辐射热,使水蒸发,它是现代锅炉的主要受热面,同时还可以保护炉墙。
(6)过热器。其作用是将汽包来的饱和蒸汽加热上成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
(7)再热器。其作用是将汽轮机中做过部分功的蒸汽再次进行加热升温,然后再送到汽轮机中继续做功。
“炉”是燃烧系统,它的任务是使燃料在炉内良好的燃烧,放出热量。它由炉膛、燃烧器、点火装置、空气预热器、烟风道及炉墙、构架等组成。
(1)炉膛。是由炉墙和水冷壁转成的供燃料燃烧的,燃料在该空间内呈悬浮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燃烧器。位于炉膛四角或墙壁上,其作用是把燃料和空气以一定速度喷入炉内,使其在炉内能进行良好的混合以保证燃料及时着火和迅速完全地燃烧。分直流燃烧器和旋流燃烧器两种基本类型。
(3)空气预热器。位于锅炉尾部烟道,其作用是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而且对于强化炉内燃烧、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干燥和输送煤粉都是有利的。锅炉效率可提高2%左右。分管式和回转式两种。
(4)烟风道。是由炉墙、部分受热面管道及包墙管等组成的管道,用以引导烟气的流动,并经各个受热面进行热量交换,分为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包括通风设备(送、引风机)、燃料运输设备、制粉系统、除灰渣及除尘设备、脱硫设备等。
三、燃煤锅炉的工作过程
由原煤仓落下的原煤经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制成煤粉。在原煤磨制过程中,需要热空气对煤进行加热和干燥,因此外界冷空气通过送风机送入锅炉尾部烟道的空气预热器中,被烟气加热成为热空气进入热风管道。其中一部分热空气经排粉机送入磨煤机中,对煤进行加热和干燥,同时这部分空气也是输送煤粉的介质;另一部分热空气直接经燃烧器进入炉膛参与煤粉的燃烧。从磨煤机排出的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经燃烧器进入炉膛内燃烧。
煤粉在炉膛内迅速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炉膛火焰中心的温度具有1500度或更高的温度。炉膛四周内壁布置有许多的水冷壁管,炉膛顶部布置着顶棚过热器及炉膛上方布置着屏式过热器等受热面。水冷壁和顶棚过热器等是炉膛的辐射受热面,其内部的工质在吸引炉膛的辐射热的同时,使火焰温度降低,保护炉墙不致被烧坏。为了防止熔化的灰渣黏结在烟道内的受热面上,烟气向上流动到达炉膛上部出口处时,其温度要低于煤灰的熔点。
高温烟气经炉膛上部出口离开炉膛进入水平烟道,与布置在水平烟道的过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然后进入尾部烟道,并与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受热面进行热量交换,使烟气不断放出热量而逐渐冷却下来,使得离开空气预热器的烟气温度通常在110-160度之间。低温烟气再经过除尘器除去大量的飞灰,最后只有少量的细微灰粒随烟气由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
煤粉在炉膛中燃烧后所生成的较大灰粒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被冷却凝固落入排渣装置中,形成固定排渣。
由给水泵送向锅炉的给水,经过高压加热器加热后进入省煤器,吸收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后进入汽包,并通过下降管引入水冷壁下联箱再分配给各个水冷壁管。水在水冷壁中吸收炉膛高温火焰和烟气的辐射热,使部分水蒸发变成饱和蒸汽,从而在水冷壁内形成了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向上流动并进入汽包,通过汽包中的汽水分离装置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继续循环。
电厂锅炉结构图
结构和分类
以燃煤锅炉为例,电厂锅炉本体由炉膛、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以及钢架炉墙等组成。此外,还有重要的辅助设备,如制粉设备、除灰设备、除尘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与仪表、阀门等。现代化电厂锅炉还应用工业电视和计算机。电厂锅炉的具体构造依不同锅炉而异。
电厂锅炉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所用燃料分类,主要有:①以煤炭为燃料的燃煤锅炉;②以重油或原油为燃料的燃油锅炉;③以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燃气锅炉。按燃烧方式分类,有层燃炉、室燃炉、旋风炉、沸腾燃烧锅炉(即流化床燃烧锅炉)。按蒸汽压力分类有:①压力为2.45~3.92兆帕的中压锅炉;②压力为9.8兆帕的高压锅炉;③压力为12.79~13.72兆帕的超高压锅炉;④压力为16.66~18.33兆帕的亚临界压力锅炉;⑤压力为24.1~26.6兆帕的超临界压力锅炉。按工质(水)在锅炉中的流动方式分类(图1)有:①自然循环锅炉,靠不受热的下降水管中的水柱与受热的上升管中汽水混合物水柱的重量差而流动;②强制循环锅炉,靠装于不受热的大直径下降管回路中的再循环泵的压力而流动;③直流锅炉,以给水泵的压力使给水经预热、蒸发、过热,一次流过锅炉各受热面;④复合循环锅炉,由直流锅炉改进而成,除有给水泵外,还装有再循环泵。此种锅炉在60~80%额定负荷以下时,按再循环方式运行,在80%额定负荷以上时,按直流锅炉方式运行。几类压力锅炉的循环倍率如表所示。循环倍率指锅炉蒸发管出口处循环汽水混合物重量与蒸发蒸汽重量之比。电厂锅炉特点与流程电厂锅炉容量大,蒸汽温度高、压力大,所用燃料的品种质量固定热效率高,能适应负荷变动的情况,对可靠性也有较高要求。
以自然循环煤粉炉为例,其工作流程如下:给水由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给水管道送到省煤器,再加热升温到一定温度后,送入汽包,然后再由下降管下行至水冷壁进收集箱,形成汽水混合物上升回到汽包,经过汽水分离装置,蒸汽进入过热器成为过热蒸汽,然后送往汽轮机。煤经过磨煤机磨成煤粉送入燃烧器,燃烧器喷出的煤粉与空气一起在炉膛中混合燃烧,放出热量。热烟气流经凝渣管束、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后,再经除尘装置除尘后进入烟囱排出。
锅炉参数
锅炉的容量、蒸汽参数、热平衡、热效率等参数是表征锅炉性能的重要判据。
锅炉容量
以每小时产生额定蒸汽参数的蒸汽吨数计算。各国有各自的标准。中国规定:蒸汽产量为120~240吨/时的电厂锅炉为中型;蒸汽产量为400~1000吨/时的为大型;1000吨/时以上的为特大型。
蒸汽参数
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各国都定有各自的标准。中国规定:中压锅炉的蒸汽参数为450℃、3.92兆帕;高压锅炉的参数为540℃、9.8兆帕;超高压锅炉的参数为540℃、13.72兆帕;亚临界压为锅炉的参数为540~555℃、16.66兆帕。
热平衡
输入锅炉机组的热量与用于产生蒸汽的有效利用热量和各项热损失之间的平衡。由此可知,燃料热量有多少得到有效利用,有多少成为热损失,这些热损失又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热平衡可确定锅炉机组的效率和所需的燃料消耗量。由热平衡结果还可判断锅炉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找出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的途径。热平衡是在锅炉机组稳定热力状态下以1千克固体或液体燃料,或在标准状态下1立方米气体燃料为基准来计算的,对应于每千克燃料可列出热平衡方程如下:Qr=Q1+Q2+Q3+Q4+Q5(kJ/kg)(1)或用输入热量的百分率来表示:100%=q1+q2+q3+q4+q5(2)式中在上述各式中,Qr为输入锅炉的热量,Q1为锅炉有效利用的热量,Q2为随排烟而损失的热量,Q3为因未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Q4为由炉墙散失的热量,Q5为随炉渣排出的热量。所有热量的单位为千焦/千克。
热效率
锅炉机组的有效利用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比,即(3)也可写成(3a)大型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一般为90~91%;燃油锅炉的热效率一般为92~93%。
锅炉试验
为了获得锅炉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最佳运行状况,并提高它的运行可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热效率试验、安装后的燃烧调整试验、大修前后的运行比较试验,以及专题试验和研究试验。
热效率试验
为取得运行技术经济特性并绘制锅炉效率-蒸发量、燃煤量特性曲线及相对煤耗微增率曲线等,可在正常工况下进行单纯的热效率试验。采用直接测定锅炉机组的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按式(1)求得热效率,称为正平衡法或直接法。不需要测定输出热量而代之以测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并按式(3a)求得热效率,称为反平衡法或间接法,一般电厂多采用此法。
反平衡法在理论上虽甚经济,但执行起来却很繁杂。以前曾在电厂中推行过,由于没有采用电子计算机,一般都是以试验效率或运行统计效率绘出的效率特性曲线为依据。因为它不能代表实际运行中某一负荷下的真实效率(由于各种运行参数经常有变化),故难以实现准确的经济调度。计算机用于锅炉的实时监测可获得运行参数变化的准确的数值,从而可求出锅炉的真实效率。1987年,中国制成锅炉效率在线测定和实时等煤耗微增率经济调度系统。它是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测取有关参数,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为运行人员提供锅炉实时效率等多项能耗管理指标的一种自动监测管理系统,能实现锅炉负荷实时煤耗微增率调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燃烧调整试验
新装锅炉机组投产后,老机组的燃烧设备、燃料种类或操作技术有重大改变时,一般均须作燃烧调整试验。由于现代电厂锅炉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燃烧系统的可调参数较多,它们对整个燃烧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过程的影响,不能只凭表面现象和直观经验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就需要有计划地改变某些可调参数及控制方式(即燃料供给和配风方式),并对燃烧工况做全面的测量,然后将取得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从经济性、安全性诸方面加以比较,才能确定出最佳的运行方式。由于锅炉都是针对不同燃料设计的,在燃料品种变化时,应根据试验,进行运行方式的调整,必要时还要对有关设备进行改进。
通过较全面的燃烧调整试验,也可以获得锅炉在最佳运行方式下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燃料、空气、烟气及汽水工质的运行参数和锅炉效率、厂用电指标等,从而可加强电厂的技术管理,即掌握设备性能,制订锅炉运行操作规程,投入燃烧自动调节系统以及做好全厂的经济调度等。
以燃煤锅炉为例,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对象有:①炉膛及其附属的燃烧设备,如煤粉燃烧器、点火装置、火焰监测装置、链条炉排以及除渣设备等;②燃料供给设备,如给煤机、给粉机、磨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旋风)分离器、抛煤机、煤闸板等;③空气供给系统,如风道、空气预热器,一次、二次风机,调风器,喷口、分段风室档板等;④锅炉烟道系统及其受热面部件,烟气再循环系统,但不包括除尘器及吸风机。
运行比较试验
为考核机组检修的效果,在大修前后须进行运行比较试验。试验内容主要是锅炉效率和漏风率的确定,以及针对特殊检修或改进项目所进行的效果鉴定。
专题试验和研究试验
为查明事故原因及研究解决对策须进行专题试验,如炉膛冷态动力场试验,炉膛及烟道漏风试验,蒸发系统的水循环试验,磨煤机的出力和煤粉细度试验等。制造厂为进行优化设计以及运行中为提高运行质量,还常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性试验。
锅炉运行
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是火电厂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它有赖于良好的控制和保护系统,以及科学的运行管理工作。锅炉运行可分为单台锅炉机组的运行和多台锅炉的并列运行。
单台锅炉机组的运行
根据对单台锅炉机组进行的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而制定的各种负荷下最佳运行方式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包括点火前的检查,锅炉上水、点火、升压,锅炉并列供汽等。
多台锅炉的并列运行
多台锅炉并列按经济负荷调度法运行。它有两种方式:①按锅炉最高总效率分配负荷法。此方法为先使具有高效率的锅炉固定承担等于或接近于它的经济负荷,必要时再分配给具有低效率的锅炉,使其承担变动的负荷(尖峰负荷)。此法方便易行,但未必能真正达到经济运行的效果。②按相对的最小增加煤耗(煤耗微增率)原则分配负荷法。如以Δb代表在单位时间(每小时)内每增产1吨蒸汽所增加的煤耗,称为相对煤耗微增率;以ΔB代表负荷增加后所增加的燃煤量;以ΔD代表增加的蒸发量(图2),则调度每台锅炉应担负某部分负荷量的目的,就是寻求每台锅炉分担总负荷中某部分负荷量时的相对最小煤耗微增率Δb,并按每台锅炉的相对煤耗微增率都相等时进行负荷分配。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把全厂所有锅炉在各种负荷情况下的效率、总耗煤量、相对的单位煤耗及相对的煤耗微增率详细地测定出来,作出与负荷有关的各种曲线图。以这些曲线为参考作出整体系统的煤耗曲线,根据这条曲线解决某种总负荷中应由某台锅炉担负若干负荷的调度任务。
控制与保护
保证锅炉经济运行和安全,必须采用控制与保护自动化系统和措施。电厂中,蒸汽参数较低和功率较小的机组大都采用母管制系统,对于蒸汽参数较高和功率较大的机组则采用一机一炉相匹配的单元机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控制方式有锅炉随动控制、汽机随动控制和机炉综合控制。
在锅炉停炉后(包括热备用停炉、冷备用停炉、短期停炉、长期停炉),须关闭汽门,以防止锅炉受空气和水的侵蚀;使炉中保持一定的汽压、温度和保持干燥状态等,以防止锅炉损坏,并保证锅炉顺利地再次启动和投入运行。
锅炉随动控制
在这种控制系统中,汽机调速器按电网频率或指令功率控制调速阀的开度,以改变进入汽机的蒸汽流量,调速阀前的汽压亦随之改变。锅炉则按照这个压力来调整负荷(图3a)。这是一种传统的控制方式,即汽机调节输出功率、锅炉调节汽压的方式。在负荷变化的短时间内,汽轮机输出功率的迅速改变依靠锅炉的贮热能力;锅炉的调节非但要适应新的负荷,而且要补偿压力变动中贮热量的增减。如锅炉贮热量较小,负荷变动时蒸汽参数的偏差将较大。直流锅炉因锅炉的金属材料和工质的贮热量较小,不宜采用这种方式。此方式只适用于汽包锅炉。
汽机随动控制
在这种控制系统中,负荷变化的信号直接给予锅炉。当锅炉燃烧放热量改变后,汽压亦随之变动,汽机调节装置则根据汽压来增减进汽阀的开度以改变汽机的功率。这种系统中,蒸汽参数可以相当稳定,但是由于没有利用锅炉的贮热,故机组对负荷的适应性较差,不适于承担调频任务。对于只带基本负荷的机组,可以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直流锅炉的热惯性较小,采用这种方式控制时,机组能较快地满足负荷的要求。
机炉综合控制
在这种控制系统中,负荷变动的信号平行地送给锅炉和汽机,同时根据汽压信号适当限制汽机进汽阀的开度变化和加强锅炉的调节作用。这样,就能适当利用锅炉的贮热,兼顾锅炉随动时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和汽机随动时蒸汽参数的稳定性。无论对于汽包锅炉或直流锅炉的单元机组,这种控制方式均得到普遍的应用。
热态备用停炉
根据负荷曲线,锅炉停用几小时后即需要参加运行时,应采用热态备用停炉。这时必须关闭过热器出口主汽门,将锅炉与蒸汽母管断开;并开启过热器疏水门以冷却过热器。保持锅炉内的压力接近工作压力,炉内可以压火(对链条炉)或熄火(对煤粉炉),亦可维持一定的燃烧,以便锅炉可以很快并入运行。这时,应当象监视正常运行锅炉一样监视它的水位、过热汽温和炉内燃烧情况等。
冷态备用停炉
这时,停炉后的锅炉机组和它的全部附属设备均应处于良好状态下。在备用期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锅炉受空气和水的侵入。为此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
①短期备用法:在停用锅炉中保持高于大气压力的汽压、高于100℃的炉水温度,以防空气进入锅炉内,并关闭所有的炉门和挡板,使锅炉极缓慢地冷却。此法适用于停炉时间不超过10天的情况。
②湿备用法:清除停用锅炉内外污垢和烟道中的灰尘,用所有闸阀、封口堵头等将停用锅炉与其他锅炉严格隔离,然后用碱性溶液(NaOH1000毫克/千克,P2O5100毫克/千克,Na2SO3250毫克/千克)经专用泵打入汽包至最低水位为止。此时须在炉内升小火使汽包产生2~3千克力/厘米2汽压以排除锅炉管道中的空气。当气压降低后,用泵将碱溶液灌满汽包、过热器和省煤器,并增压到1.5~4千克力/厘米2,在整个停炉期间保持此压力。同时应监视炉水的碱度,如Na2SO3的浓度低于50毫克/千克,必须补加溶液。此法适用于停炉20~30天的锅炉机组,但在冬季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设法保持锅炉不致冻结。
③干备用法:在放净锅炉中的水以后,和湿法备用一样清理并隔离锅炉,然后按每立方米的锅炉容积放置无水氯化钙(CaCI2)0.5~1.0千克,或放硅胶1~1.5千克,或生石灰2~3千克,以保持锅炉内金属表面的干燥状态。干燥剂须盛于盒中放置于汽包、炉排等处。每月至少要检查一次汽包内壁,如有腐蚀须立即清理。干燥剂每隔3个月要更换一次。
④气体备用法:与干备用法一样处理,只是将氨气瓶置于锅炉最高处,将氨气通入锅炉并保持100帕的压力(每立方米锅炉容积约用0.6千克氨)。锅炉启动前,须用水洗净氨气。
电厂锅炉管
国内1000MW机组锅炉所用高压锅炉管材料(部分):
目前国产1000MW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采用的材料:
低温过热器:15CrMoG、12Cr1MoVG、SA-213T91、SA-213TP347H;
分隔屏过热器:SA-213T23、SA-213T91、Super304H、Super304HSB(喷丸)、HR3C;
后屏过热器:Super304H、Super304HSB(喷丸)、HR3C;
末级过热器:Super304H、Super304HSB(喷丸)、HR3C;
低温再热器:20G、SA210C、15CrMoG、12Cr1MoVG、SA-213T22、SA-213T23、SA-213T91、SA-213TP347H;
末级再热器:SA-213TP347H、Super304H、Super304HSB(喷丸)。
电厂锅炉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年终总结
2010年在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即将接近尾声。一年来,在项目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创新的开展下去。在2010年,经历了从班组员工到点检的转换,曾因此彷徨过,不知道如何将接下的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的转变,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下面就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重点作下总结:
设备方面
一、缩短了重点设备的检修维护周期,如焦炉机焦侧集气管执行器、焦炉放散点火装置、熄焦下水控制、鼓冷氧气分析仪及配套辅件、锅炉燃气系统、配煤电子皮带秤等,都是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检修频率、劣化程度、使用年限而定。
二、加强了设备的点巡检,力争将设备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做好存在缺陷的设备的改进工作,如加装锅炉主蒸汽流量和压力的电气伴热,由于设备在安装时未考虑的设备的防冻保温工作,在往年的寒冬季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锅炉汽包水位自动的投入对汽包水位测量系统部分改进,从而确保自动的正常投入;配煤自动给料系统重新调试改进,顺利的确保了自动的正常投入;锅炉减温减压室压力、温度控制执行器的改造等。
四、新设备的安装,如安装B128电子秤、安装B202电子秤标定装置、安装生化站电磁流量计及金属管转子流量计、安装化产提盐装置电磁流量计及蒸汽流量计等。
五、设备资料信息的收集,了解设备的维护要点,比如焦炉执行器传动部分的维护,由于设备的使用年限、现场环境的影响因而缩短维护周期,所以计划在正常维护期之前对设备进行拆卸、分解处理。
班组管理及安全方面
协助监督班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班组的检修任务的安排,检修作业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三方确认”工作、检修质量的跟踪报告。
技能方面
努力提高自身和班组员工技能水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查看图纸、资料等,在工作闲暇之余及工作中对班组员工进行指导、分析、培训以提高班组整体技能水平。
回顾过去,深知我们的各项检修水平和质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更加要加倍的努力,时刻保持着主人翁的精神,树立好我们检修人的形象!
年度总结
一年中,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及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下,全方面完善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上的各项任务,虽然会经历一些困难,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我感到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
其次,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我虚心向上级领导和车间其他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和多做,积极提高自己操作技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理论培训活动,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二、踏实肯干,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我一直在有机热载体炉(又称为导热油炉)车间从事司炉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安全生产,认真履行作为一个司炉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巡查和定期维护检修等各项工作,在设备出现异常的时候,还加强对设备的不定时、不定期多次反复地检查,以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我责任心强、有上进心、会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平时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做事一丝不拘。
我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后,经常跟有经验的同事坐在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经验,探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同事间的探讨,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都是他们多年实际工作积累出的精华,同时,我利用业务时间,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司炉工作的的技能技巧。
三、遵循节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投入工作
经过多年工作的积累,我自己钻研出一些烧锅炉既能节约燃料,又能高效的保证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技巧。我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了锅炉安全高效运行。
我在具体工作中,坚守岗位,集中思想,严格操作,班时先按规定巡视、检查各种设备、装置的运行情况,同时认真记录锅炉运行情况,在交接班时认真核对日报记录,清点用具。同时我还对锅炉及附属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在发现锅炉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今年具体参与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配合工程前线做好沥青砂、混凝土砂等工程建筑材料的供给保障。从年初开始,主要参与穿港路工程、小区改造工程的相关工作,确保了工程的材料供给,为工程的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出了一份力。
第二、干好司炉工运行工作,保障工作安全,一要有责任心,二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让锅炉能更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我向班组成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优化锅炉燃烧,保障工作安全,确保成产低污染、低耗能等项目的方案,从而确保锅炉运行可靠,排放达标,安全成产,至今更未出现过人为事故。
第三、协助本班组成员干好本班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在这一年期间,常常利用工作之余,配合班组同事制定锅炉操作规程。调整锅炉运行参数,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锅炉运行方案。
我清楚自身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组织管理能力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将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加强学习,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向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还应和班组其他员工一起提高操作技能。
3、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企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可下载)
-
【环保违法案例】濮阳市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
-
什么是硫化氢?(硫化氢的来源及危害)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吸收法和吸附法)——上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催化净化法、燃烧法、冷凝法)——下
-
蠕动泵的优缺点(蠕动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其特征(催化转化原理)
-
脱氮除磷的三种工艺(SBR、3A、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