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特点包括)

2020-02-01 16:28:58发布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环境恶化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一)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与大气和水体污染不同,大气和水体污染是通过饮食和呼吸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危害比较明显;而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产生危害,不易发现。

  (二)土壤污染的判定比较复杂。对土壤污染的判定,既要考虑土壤中污染物的测定值,又要考虑土壤的本底值,比较土壤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含量有无异常。同时,还要考虑农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看它与土壤污染的关系,要注意观察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否受到抑制,有无生态变异。

  (三)土壤污染危害大,后果严重。1.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2.土壤污染还可以通过地下水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或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3.土壤污染地区若遭风蚀,又将污染的土粒吹扬到远处,扩大污染面。

  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一方面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性质不同的污染物在土体中经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过程,促使污染物逐渐分解和消失,这就是土壤的净化作用。通过挥发、扩散等物理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和浓度;土壤污染经过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通过沉淀、胶体吸附等作用,成为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而存在于土壤中,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通过生物或生物化学降解,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的物质,甚至还能为植物提供养分。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土壤的移动性小,扩散、稀释等物理作用远比大气和水体环境低。因此,土壤污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根据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不同,可将土壤污染分为5种类型:1.水体污染型。利用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进行灌溉时,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我国污水灌溉区普遍发现此类污染,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等城市郊区污水灌溉均已出现重金属污染。2.大气污染型。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如酸雨严重地区出现的土壤酸化。3.农业污染型。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所造成。4.生物污染型。对农田施用垃圾、污泥、粪便和生活污水时,如不进行适当的消毒灭菌处理,土壤容易形成生物污染,成为某些病原菌的疫源地。5.固体废弃物污染型。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采矿废渣、工业废渣、污泥等物质进入农田,使土壤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中,都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较高,一旦侵入农田,即可在短期内对土壤和作物产生危害,农药、化肥、农膜以及污水灌溉等是农业本身造成的土壤污染,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工业产品和工业废水造成的,但主要还是由于农业活动引起的,因此把它们归为农业污染源。人类的消费活动向外界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垃圾,其中对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有生活污水、污泥、垃圾和粪便。生活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如果不进行科学分选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即与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物质成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反应过程,在土体内进行迁移转化。这个过程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种类、性质、数量和速度,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性质。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所以生物降解在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的“三相”物质分布是控制污染物运动和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pH值、湿度、温度、离子交换能力和微生物的种类等则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依存条件。所以,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土壤污染的特点包括

  土壤污染是指通过灌溉、降雨、降尘、垃圾掩埋、喷施农药、施用化肥等进入土壤的物质或生物,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可分为4种类型: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受到污染的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板结、肥力降低、土壤被毒化等,还可以通过雨水淋溶,污染物从土壤传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受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生物,吸收、积累和富集土壤污染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对人的影响和危害。土壤由于自身的特性,或接纳一定的污染,具有缓和和减少污染的自净能力。但土壤不易流动,自净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十分重要。土壤污染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农作物残留检测才能确定,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这种隐蔽性又使其对人或牲畜健康的影响往往在污染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2?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4?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是指通过灌溉、降雨、降尘、垃圾掩埋、喷施农药、施用化肥等进入土壤的物质或生物,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可分为4种类型: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污染面广,危害大,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