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原理是什么)

2020-01-15 14:30:44发布

  就是利用要测量样品的电位(potential)、电流及电阻(或导电度),以分析样品中待测物组成及浓度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测定结果是得自电极表面接触的局部样品,所以分析结果存在著异质性(heterogeneity),任何会影响到待测物移动电极表面的因素皆会反映在测定结果中。在电化学相关理论中,待测物的行为与其活性(activity)有关而非浓度,但实际操作上则往往必须以浓度表达,当离子浓度较高时,活性与浓度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故样品溶液的离子强度较高时,需进行必要的控制措施。


  尤其是对於食品方面通过对电极电位的测量从而对溶液之中物质浓度展开分析,从而得出其中物质的含量。电位分析法可以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因为其不需要指示剂,也不会受到溶液颜色的影响这些特点,从而在食品安全的检测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比如利用电位滴定法就可以将食品中NaCl的含量检测出来。电位滴定法因为自身检测具备很高的准确度,以及其检测方法十分的简单,这样就能更为快速的检测出食品中NaCl的含量。


  电化学法生产高氯酸钾综述


  高氯酸钾生产过程中的电解是危险工艺,因为根据高氯酸钾的化学性质可以看出:高氯酸钾系强氧化剂,与碳、硫、磷及有机物混合,受碰撞和摩擦易产生燃烧和爆炸。


  高氯酸钾:


  白色粉末或无色斜方晶系结晶体。密度2.52g/cm3。熔点610℃。分子量138.55。微溶于水,不溶于醚和乙醇性质较氯酸钾稳定,在熔点时会分解为氯化钾与氧气。


  化学性质


  高氯酸钾系强氧化剂,与碳、硫、磷及有机物混合,受碰撞和摩擦易产生燃烧和爆炸。当有氯化钾、溴化钾、铜、铁等存在时,分解反应会加速进行。稳定性好于氯酸钾。


  操作注意事项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电化学法还原二氧化碳原理


  (1)CO2+CO32-+H2O=2HCO3-(2)K2CO3(3)cd(4)Cl-(5)2MnO2+2e-+H2O=2OH-+Mn2O3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试题分析:(1)K2CO3溶液的吸收CO2生成KHCO3,将K+删除写成离子方程式。(2)KHCO3受热分解又得到K2CO3,这是循环物质;(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又两个特征:一是v(正)=v(逆);二是各物质组分含量不变。a图像没有说明逆反应的速率,不能确定;b是反应得到平衡的常数K,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与温度有关,b不能判断平衡与否;c中的CH3OH和CO2的物质的量不变,即组分不变,说明得到平衡状态;d是H2的含量分数不变,也是组分恒定,说明得到平衡状态。(4)0.01mol/LCl-,开始沉淀时c(Ag+)==1.56×10-8;0.01mol/LCrO42-,开始沉淀时c(Ag+)==3.0×10-5。故Cl-先沉淀。(5)氧化剂MnO2做正极材料,得电子,生成Mn2O3,注意环境,故生成OH-。电解(惰性电极)足量的Mg(N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根据放电顺序,阳极Cl-放电,阴极水电离的H+放电,产生OH-,与Mg2+结合生成Mg(OH)2白色沉淀。sp计算及电化学反应原理。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