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

2020-01-10 14:56:39发布

  近年来,农村污水处理被迅速重视并加大投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排放标准准备不足的问题。5月30日,在“2019(第五届)环境施治论坛”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刘俊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的发展过程及当前状况。发言从标准编制背景、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标准、新标准概况三个方面展开。


  标准编制背景


  我国有60万个行政村,250万个自然村,农村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受到重视并发展迅速。在2007年,我国行政村中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比不到3%,到2017年,已经接近25%。在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使配套标准适应发展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摸索。


  刘俊新介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单个村落治理、污水处理设施自己运行,到后来的连片整治,再发展到“水十条”提出的以县域为单元的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管理也发展到现在的委托专业化管理。


  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初期的农村污水治理,要么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微缩版,要么是过分追求低成本的简单处理;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发展适合农村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系列化与标准化。


  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特点与问题,刘俊新介绍:“环境差异大、污水去向多元化、技术需求及运维管理多样化。此外,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很弱,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现在看起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很多,但实际上每个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规模很小,又很分散,给专业化运维带来很大困难,也增加了很多成本。很多设施建成以后正常运行率比较低。”刘俊新表示。正常运行率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建成后是否运行,二是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此外,目前技术类型多,各处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在此情况下,技术标准建设尤为重要。


  针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走过哪些探索之路?刘俊新介绍,在日本,1900年就有《下水道法》,在粪便污水、厕所污水治理方面,19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类似于化粪池的处理设施。19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后,国民对抽水马桶的需求迅速增加,而当时城市管网普及率低,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净化槽,专门处理抽水马桶污水。当时日本法律法规、管理各方面也没有跟上,仅处理厕所水,其他生活污水仍然产生污染。到1969年,日本出现了“合并净化槽”,并制定了标准。到1973年,日本开始把村落污水治理进行标准化,1983年,日本出了《净化槽法》。可以看到,法律法规、标准有滞后过程,需要根据经验总结各个方面需求。


  在美国,分散住户产生的污水称为“分散式污水”。1997年之前,美国对分散式污水基本不管理;1997年,美国EPA向国会提交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文件,2001年出了导则,要求分散污水要有污水排放许可证;2002年,发布分散污水处理系统手册,指导地方管理和分散污水的处理;2003年,发布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指南,指导地方政府和群众在适当地方建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合运维管理。可以看到,美国分散式污水问题在受到重视之后,标准法律法规方面跟进非常快,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把分散污水治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家污水处理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约25%人口使用分散污水处理。


  刘俊新总结:“从日本、美国的经验来看,农村或分散污水处理,都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指导。”


  我国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标准


  刘俊新介绍,我国较早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标准有《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和《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但条款都很简单,不能满足指导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2010年,《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发布,同年还公布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标准指南;2013年,有《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行业标准》(CJ/T441-2013)公布,该标准更多是从设备包装等方面进行规范。


  2010年,住建部发布了分六个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南地区;2011年,发布《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适用于人口在5000人以下村庄以及分散农户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生活污水(包括居民厕所、盥洗和厨房排水等)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近年来,随着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推进,一些标准规范的内容需要修订。刘俊新介绍,2015年,住建部下达了编制符合现在农村治理需求的国家标准,代替旧的行业标准。


  新标准介绍


  刘俊新介绍,即将出台的最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中,基本框架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水量和水质、污水收集、污水处理、施工与验收、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问题:“农村污水区域差异大,设计水量和水质如何确定?标准不配套,参考城市标准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而若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需要多样化,那么如何选择?另外,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参数如何确定?”刘俊新表示,上述问题均是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标准编制的过程中,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广泛征集意见。刘俊新提到,在标准编制和内容中,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1、明确农村污水的处理方式。结合现阶段的农村需求和技术成熟度,结合“水十条”要求的以县域为单元,《标准》提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此外,还借鉴国内外农村污水治理在集中与分散处理方式选择经验,提出分户污水处理、村庄污水集中处理和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等方式。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进行综合经济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技术工艺。


  2、设计水量和水质。不同地区农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气候条件、水源条件、用水结构等差异导致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和水质差异很大,很难给出具体的设计值。《标准》中列出的数据范围仅供没有基础数据的地方参考,应该首选实地调查确定农村污水的排放量与水质。


  3、强调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的重要作用。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强调技术,收集系统比较欠缺。过去大多参考城市排水管网设计,造成投资大很多浪费。《标准》中对此做了一些要求,提出根据排水量和坡度确定管径和流速情况,并对管道、检查井等做了管理规定。


  4、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参数优化。在标准中,对具体技术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更适应我国农村污水的特征。优化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内近年来工程的经验总结及国外经验的借鉴,并针对改厕,对厕所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出要求。


  5、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很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并没有污泥处理环节,随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农村的污泥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标准》提出对于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式,希望建立完整的系统,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尽可能回归农田或者资源化利用。


  刘俊新认为,从经验来看,农村污水治理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也不能全国农村一刀切,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模式。他表示,在该标准正在推进中,希望能够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在标准发布之后,业内同仁若在实施过程当中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今后的修订。”


  农村生活的污水怎么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成份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着重考虑选用成熟可靠,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污水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水质进行中和农用产品,从而达到回用及环保降解排放。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本发明采用传统的人工湿地工艺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沉淀单元的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泥用作湿地系统植物的生长肥料,解决了农村污泥的难处置的问题,此外将收割后的湿地植物进行厌氧发酵,形成富含小分子有机酸类的液态营养源,能够快速的与生活污水混合均匀,并作为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的碳源,快速的提供给微生物,此外还能够灵活的调节水质中碳氮比,使得碳源能够充分利用,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


  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意义有哪些


  在经济突飞发展的今天,农村环境污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水污染,国内农村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为我国的50%。在生活污水治理上,国内农村生活污水约为80多亿吨,而大部分的农村都没有污水处理系统与排水渠道,生活污水排放十分随意。一些农村因为不注意污水的治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而这极大地威胁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农村生活污特的特点有增长快、来源广、处理率不高以及量大。伴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量也逐渐上涨;村庄分散的特点易导致污水不集中,难以集中处理;并且,农村污水不仅仅来自厨房污水以及人畜便,还有生活垃圾以及家庭清洁所渗滤的污水。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佳,后果堪忧。未经治理的污水流经山河、池塘以及湖泊等地表水体中,极大地污染了各种各样的水源;并且,生活污水也是导致疾病传播的渠道,极易造成地区污染病、人畜共患病以及地方病的流行与传播。


  现阶段,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并不高,还有很多农村在饮水上的安全还是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任重而道远,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是村容整治的关键构成,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