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措施有哪些

2021-02-23 14:27:30发布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非法捕杀行为,合理种植保水植物,保证微生物种群的正常代谢。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主要是不能超过湿地对污染物的承受负荷。适当补水,保持湿地的正常水环境特别是在结冰期和枯水期。开发湿地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湿地、湿地。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保护动物,控制非法捕杀行为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如何保护湿地


  1.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4.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非法捕杀行为,合理种植保水植物,保证微生物种群的正常代谢。


  5.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主要是不能超过湿地对污染物的承受负荷。


  6.适当补水,保持湿地的正常水环境特别是在结冰期和枯水期。


  7.开发湿地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湿地、湿地。


  8.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9.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10.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11.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12.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保护湿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自然恢复方法


  湿地恢复的过程就是消除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威胁因素,从而通过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和价值通常自然恢复方法的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稳定的能够获取的水源、最大限度地接近湿地动植物种源地被动恢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以及恢复的湿地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一致。


  2、人工促进恢复方法


  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涉及到自然干预,即人类直接控制湿地恢复的过程,以恢复、新建或改进湿地生态系统当一个湿地严重退化,或者只有通过湿地建造和最大程度的改进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人工促进恢复方法是一个最佳的恢复模式人工促进恢复方法的设计、监督、建设和花费都是可观的。


  湿地有什么特点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打赏支持